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中国历史八上电子课本文集 |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次日攻占沈阳,
并相继占领东三省。随后华北亦告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意义何在?
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931 年 9 月18 日夜,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 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相关史事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 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 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相关史事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 短短 4 个多月,100 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相关史事 1931年11月,在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的指挥下,中国守军抱着“与城偕亡”的决心, 守卫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但终因孤军无援、伤亡过大而撤退。不久,齐齐哈尔沦陷。 1932 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 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 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6 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相关史事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蒋光鼐、蔡廷锴率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勇抵抗。日军被迫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 5月,经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军可以留驻上海。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 年1 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 ①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1935 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严峻的形势使北平 ②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 年 12 月 9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① 察哈尔,旧省名。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② 1928年北伐战争后,已经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特别 市。1937年北平沦陷后,日伪政权曾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重新将北京改为北平。 相关史事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 在西北 “围剿”红军 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 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 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 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学良 和 杨虎城 知识拓展:张寒晖与歌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如泣如诉、 悲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时,仿佛看到当年在日军铁蹄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乡亲, 看到遥望白山黑水,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东北妇孺学子。 这首歌的作者是人民音乐家张寒晖。 张寒晖在西安二中任教时,目睹了东北军官兵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及对颠沛流离的悲苦怨愤,就以北方妇女失去亲人在坟头的哭诉声为音乐素材,写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当他吟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时,不禁泪如雨下,嚎啕痛哭, 旁边的流亡学生和难民也跟着恸哭。这首歌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 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 这首歌问世后,立即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热血男儿高唱着这支血泪悲歌,奔赴抗日前线。 遗憾的是,当时印刷的曲谱中作者署名多为“佚名”,张寒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 直到1950年,当曲谱正式铅印出版时,才署名“张寒晖(huī)”,而此时他已经在延安逝世4年了。 |